公文写作金句 | 习近平提过哪“三大陷阱”,你知道吗?(赠书)
公文写作金句 | 第14期(11月27日-12月3日)
★ 好久不见!应公号读者要求,“公文写作金句”专栏恢复更新!每周一下午,敬请关注!过去一周,最新的优质写作素材、主流媒体重点评论,最值得学习的典故和知识,看这篇就够了!持续关注,天天进步!
★ P.S. 文末有赠书!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
整理:张典标
1.习近平: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
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称,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习近平表示,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全球伙伴关系建设,主动参与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2.习近平:“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据统计,每年全球因为厕所问题的经济损失高达2600亿美元,死于环境卫生造成的腹泻等疾病的儿童高达56万人。我国拥有6亿多农村人口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环保观念相对落后,突出表现在厕所问题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他与这件老百姓身边“小事”的故事,甚至可以追溯至40多年前。
据《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记载,1973年,习近平被委派到赵家河“蹲点”,驻扎在生产队主持工作。当时陕北农村生活很艰苦,厕所也都很简陋,甚至“男人站在里面方便,有时外面路过的妇女都能看见”。习近平来了不久,就动手翻修出一间公共厕所,这是赵家河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在日后从政的道路上,习近平始终持续关注着这件关系群众健康和生活文明的民生“小事”。(详读)
新词:“油腻心态”和“猫冬心态”
油腻心态:语出11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社会不需要油腻之人,新时代更不需要油腻的党员干部。“油腻心态”的表现:贪婪(多是吃了不该吃的,占了不该占的,喝多了“井外之水”)、懒惰(“不做不错”成避世哲学,“为官不为”成工作导向)、庸俗(不求上进、不求一流,奉行“尾巴主义”)、散漫(心中没有主见,总是爱攀“天线”,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很流行,圈子文化、山头文化受推崇)、自炫(爱提昨天的成绩,却不去推动今天的工作)。(详读)
猫冬心态:语出11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猫冬”在北方方言里,是躲在家里过冬的意思。“猫冬”的思想却逐渐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蔓延开来。年终岁尾,一些人没了工作劲头,松松垮垮、拖拖沓沓、不思作为;一些人放松工作要求,大事小办、急事缓办、推诿扯皮。猫冬”的风气浓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就小了。(详读)
新句:把威胁城市安全的“灰犀牛”关进笼子
语出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11月27日上午北京市区委书记会上的讲话。蔡奇强调,要以清理“三合一”“多合一”等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经营场所为重中之重,坚定有序地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把威胁城市安全的“灰犀牛”关进笼子。
在几天前赴大兴区西红门镇、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督导检查时,蔡奇指出要深刻吸取火灾教训,安全隐患不除,就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不负责,就是严重失职。作为城市的“守夜人”,要敢于担当,坚定有序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专项整治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讲究方法,工作要做到家。要高度关注人的走向,人要随产业走,不能跟着隐患走。(详读)
引经据典
1.“化俗不易,贵在因民。”用太阳的温暖去移风易俗,要比用暴风骤雨好。当前,祛除陋俗的正面因素正在凝聚,正说明只要因势利导,再顽固的陋规也会逐渐丧失生命力。
2.“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党员干部心中没有“才之帅”,很容易被时间打败。时间检验一切,辨别出谁是“表里如一”,谁是“两面人”。
3.“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开不得空头支票。对每件民生实事都要一抓到底,抓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办,让百姓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这才是对群众真正的负责,也是最有力的担当。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同时,如何守住初心,走好今后的每一步则更为重要。只有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干净为官的底线,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
5.“公生明,廉生威。”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这两点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就不容易了。要扭住职业良知、坚守法治、制度约束、公开运行等环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
6.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十九大以来,已有20多名厅局级干部被立案调查,而三天连打两“虎”,进一步证明了反腐败斗争绝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绝不可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那一天。
7.“德之不修,其位危矣。”贪污腐败的发生与人品恶劣有直接关系。“从恶如崩”多是从忽视品格锤炼开始的。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面对“四种危险”的考验,在人品修养方面,须臾不可放松。
8.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今年“两院”新增的162名院士之中,有34名外籍人士,为历年之最,其中不乏比尔·盖茨、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大咖”。外籍优秀科学家来华担任院士,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科技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所显示出的吸引力。
1.【扶贫不妨借力使力,化“野路子”为“正路子”】为了解困境、谋出路,民间常有自发的尝试,只欠些许条件和手续,就能取得资质和认可。与其连根拔除、一棍打死,不如栽培修剪、化为正途。扶贫济困,还得多些顺势而为,少些偷懒无为。对于有志摆脱困境却不慎迷路的人,别把人家领回到起点就不管不顾了,画张路线图,扶上马送一程,这才是把好事做到底了。
2.【“吃亏”也是一面镜子】领导干部要勇于吃亏,但肯吃亏不是做“老好人”,而是讲原则、讲法纪;会吃亏不是无底线的退让,而是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能吃亏不是挑肥拣瘦、斤斤计较,而是勇挑重担,在担当中展现人格魅力;敢吃亏不是对个人利益舍不得、放不下、丢不掉,而是顾大局。(详读)
3.【决不让“揩油者”啃食”群众的获得感】一些本应是惠民政策的守护者、困难群众贴心人的基层干部,却频频向低保资金伸出“黑手”,变成了啃食惠民奶酪的“揩油者”。这些害群之马对民生扶贫资金雁过拔毛,侵害群众利益,败坏党纪政纪,影响社会风气,必须予以严惩。
4.【监管部门要逮得着“黑天鹅”、挡得住“灰犀牛”】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适应快速金融创新的制度性安排,将所有金融行为和业务纳入监管,不留政策漏洞,还应未雨绸缪,不能每次风险积聚到火烧眉毛,才来一次暴风骤雨式的监管,以免“按下葫芦起了瓢”。唯有如此,监管部门才能逮得着“黑天鹅”、挡得住“灰犀牛”。
5.【吃东西可以汤汤水水,做事千万不能“汤汤水水”】改革发展的进程需要那些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善干事的人,同时也要淘汰那些人浮于事、消极懈怠、裹足不前的人。“汤汤水水”要不得,实实在在才能赢得未来。时代从来不欢迎、不接纳“汤汤水水”的人。不辜负这个新时代,就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迎接美好的明天。
6.【警惕“59岁现象”】 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存在“59岁现象”:退休在即,升迁无望,于是在“一切向钱看”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在“退前捞一把”错误心理的作祟下,千方百计要把权力变现,进而一步一步走向腐败的深渊。实际上,即将退休也好,刚刚从政也罢,如何品尝“权力”的滋味,是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值得深思的“人生必答题”。
7.【司法行政部门是老百姓的“保健医生”】如果把公检法司机关比作法治社会的“医生”,那么公检法更像“外科医生”,能快速处理已经出现的问题;司法行政部门更像“保健医生”,强调“治未病”。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儿,对老百姓个人来说都是大烦恼,也是新时代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着力点。
1.相由心生:你看,那个人长得很像贪官!
每逢有贪官落马,总会听到这类议论:这人一看就不是好人,这人怎么像个土匪。起初听来觉得好笑,贪官脸上没写字,怎能以貌取人?现在惊觉他们的脸上无一例外写着“俗”字,群众早有评价或传言。
古话说“相由心生”。理想信念坚定,摆得正共产党人与人民的关系,必然知本分,有正气,满面春风。理想信念流失的人,热衷的是低级趣味,当然俗不可耐。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打开了,各种低俗腐朽的东西涌入,各种低级趣味欲望滋生,想不变“坏”也是很难的。在这个意义上,“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这话有一定道理。(人民日报,习骅)
2.扶贫就像拿着竹竿进城
有个笑话,讲古时候一个人拿着竹竿进城门。他先是竖着拿,竹竿高,城门低,进不去;他改成横着端,竹竿长,城门窄,还是进不去。旁人看他这么犯愁,说你为什么不把竹竿截成两段呢?
其实,更好的办法是把竹竿伸直和城门保持一个方向。扶贫就好像拿着竹竿进城门,途径有很多,养羊养牛、种花种树、外出打工、异地搬迁等等,但是对某一个地方来说,这么多“进城术”中,并非都适用,需要多方求解,多措并举。这个过程中,思想不能僵化,一个法子不行,换换思路,转变过去证明已经落伍的发展思路,就像是把一渠活水注入久旱的田地,带来了增收致富摘穷帽的希望。(人民日报,周珊珊)
3.引才聚才,不能只靠红利
在当前激烈的引才竞争中,优惠的政策已经成为聚才的基本面,这意味着人才流动的代价越来越小,而代价越小,则流动性越强。因而,做好引才只是开始,留住人才,使之成为发展金钥匙,才是努力方向。
实践证明,一时红利留不住人,哪里的体制活,哪里才是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哪里的服务好,哪里就能让人才落地生根。其中关键,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而在于政策落实的速度与温度。在制定优惠政策针对性上下功夫,抓好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细节呵护;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多使劲,既避免“骑着骏马找良驹”,又防止“大松树当柴烧”,以真心实意拴心、主动服务留人来弥补地区先天条件的不足。可以说,凤巢筑得越好,人才必能育得出、长得快,从而为高阶引才搭桥铺路。(人民日报,许峰)
4.调研要“一竿子插到底”
我们的干部有一种误区,觉得很多时候自己只要去“顶层设计”就可以了,包括很多有博士学位的官员,高高在上给基层设计方案,但这些人完全依赖学术而缺乏实践。这是十分危险的。“顶层设计”不能脱离群众,而是要基于广泛、大量的调查。
调研不能假手于人。越是群众意见多、工作做得差的地方,领导同志本人越是要“一竿子插到底”,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亲自察看、亲身体验。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的决策,害死人;而同群众“假商量”、虚晃一枪的调研同样害人不浅。只有“作系统的、亲身出马的调查,而不是老爷式的调查”,才能发现许多办公室里看不到、听不到、想不到的新情况,察到实情、收到实效。(人民日报,周人杰;侠客岛,郑永年)
5.释放聘任制的“鲇鱼效应”
聘任制是在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的制度框架内进行制度创新。如今,公务员聘任制更专业、更灵活、更规范,对公务员选任制度形成了重要补充,如同鲇鱼激活了公务员选任的“一池春水”,推动着公务员队伍建设朝更加高素质、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鲇鱼效应”之一,是更好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标,向社会畅通人才流动渠道,能够为公务员队伍补充高层次专业人才,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鲇鱼效应”之二,是让人才获得更多施展才华的渠道,打破“编制”束缚、穿越“身份”障碍,让人才在党政机关与社会之间充分流动,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习近平提到过的三大陷阱
1.中等收入陷阱:内部危机
二战以来,全球有很多经济体都成功地由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等收入国家,只有很少的经济体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高收入国家。剩下大多数国家,在过去五六十年里一直停留在人均收入5000美元至1万美元左右的区间里,这些国家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几乎所有拉丁美洲国家,都被认为遭遇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的人均GDP在2013年突破7000美元,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届时中国将实现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历史穿越。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表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2.“塔西佗陷阱”:信任危机
塔西佗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领导人——执政官,此外还先后干过保民官、营造官、财务官、行政长官和外省总督等,他曾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同样的得罪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3.“修昔底德陷阱”:外部危机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核心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国强必霸、必战”。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根据修昔底德的描述,雅典的兴起起初只是引起了与科林斯的矛盾,但由于科林斯是斯巴达的盟友,在同盟政治的推动下,斯巴达不得不支持科林斯,最终引起伯罗奔尼撒战争。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命题,其实是现代西方的部分学者立足于欧洲近现代史,站在传统强国立场上提出的,这个命题隐含了霸权主义、帝国主义的成分,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2014年1月,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专访,习近平在专访中表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快按以下规则参与互动
赢取粉丝福利大奖吧——
福利时间(赠5本)
1、未来30年,您有什么计划,请留言;
2、评论获
3、评论统计截止时间:2017年12月5日12时;
4、本公号将不定期开展粉丝福利活动,敬请关注!因赠书活动较多,寄送周期通常为10-20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正将目光聚焦在未来三十年。如何突破新旧利益的博弈格局,在全球挑战中寻找新的机遇?
以微观调研把握宏观中国,用战略思维观照现实国情。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深度解析新时代下的决策之路,在不确定世界中寻找确定。
本期荐书
书名:《未来三十年》
作者:郑永年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购买链接点“阅读原文”
延伸阅读
“抗癌女孩”周琳生前朋友圈曝光:假如生命只剩一天......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刘新华 赵岑
承蒙不弃,以后“周一见”!